无障碍阅读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244国道吴起过境隧道群及引线改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索引号: ZDDBG217946 发文字号: 陕交函〔2016〕59号
发布机构: 厅建设处 公文时效: 有效
名称: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244国道吴起过境隧道群及引线改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主题分类: 陕交函文件 发布日期: 2016-05-05

省公路局:

你局《关于244国道吴起过境隧道群及引线工程初步设计的请示》(陕公路字〔2015〕149号)初步设计概算文件均收悉。根据省发改委《关于210国道镇巴过境公路等国省干线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陕发改基础〔2015〕1560号)确定的该项目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和总投资,经审查,批复如下:

一、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一)244国道吴起过境隧道群及引线改建工程路线起于吴起县榆树坪,止于杨青川,起、终点与既有244国道相接。路线全长11.79公里,其中新建9.71公里、改建2.08公里。

(二)主线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60公里/


小时,路基宽度12米(桥梁与路基同宽,隧道净宽10米);新建桥涵汽车荷载采用公路-Ⅰ级,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1/100,路基及小桥涵1/5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其他各项主要技术指标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头道川连接线0.37公里、二道川连接线0.43公里,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10米。

二、路线

(一)路线起点起于榆树坪,与已建成的县城北过境公路平交后,向西设桥梁跨越洛河,沿既有303省道(吴定公路)改扩建至夏天地梁,之后向南设新线穿山梁至头道川东树湾村,上跨吴王公路,再设隧道穿越胜利山至二道川,上跨吴庙公路,沿陈子沟设线穿山梁至阳湾,在阳台利用杨长公路改扩建至终点杨青川。路线走向和主要控制点符合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要求,原则同意其设计。

(二)初步设计综合考虑地形、地质、征地拆迁、施工条件、工程规模及投资等因素,对3段4.65公里路线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原则同意初步设计推荐的设计方案。下阶段应做好下列工作:

1.陈子沟段路线方案,应根据地质详勘资料,进一步研究优化绕避滑坡路线方案,确保公路安全。

2.老洼沟至三道川路线方案,应结合两跨三道川桥位布设,以及路基挖方边坡高度,进一步优化平纵面线位。

3.位于城市规划区内K10+920K11+880段设计洪水频率,考虑到该段为旧路扩建吴起县政府要求沿线单位及居民出行需要、与县城既有道路衔接及终点桥梁利用等,原则同意采用县城整体防洪标准(设计洪水频率1/30)。下阶段应进一步完善三道川及洛河水文资料,充分考虑救灾通道、排水和泄洪需求,补充防洪相关措施。

(三)路线平、纵面技术指标及平、纵配合基本合理。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根据详勘资料,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条件,进一步优化平、纵面设计,合理控制工程规模,节省工程投资。

1.研究优化K2+750+900段左移的路线方案,减少施工和运营对右侧住宅楼居民的影响。 

2.优化夏天地梁、胜利山、学梁等隧道平纵面线位,解决好隧道洞口偏压、边仰坡较高等问题,确保工程安全。

三、路基、路面及排水

(一)原则同意初步设计采用的路基横断面形式、组成参数和一般路基设计原则。下阶段应做好下列工作:

1.加强对与路线方案有影响的滑坡HP1、HP4、HP7、HP8、HP21等不良地质勘察工作,并根据地勘资料及安全稳定性评价,进一步做好防治措施。

2.应补充完善K1+140、K2+250、K10+170等高边坡段设计方案以及安全稳定性评价,进一步优化边坡坡率及防护措施,确保边坡稳定。

3.应结合沿线水文资料,加强K1+070+300、K11+043+660段临河防护设计,根据冲刷资料合理确定挡墙基础埋置深度,做好河流顶冲段的防冲刷设计。

4.应结合详勘地质资料,进一步优化全线淤地坝、湿陷性黄土、桥涵台背等地基处治方案,确保路基稳定。

5.应优化取(弃)土场设计,合理调配土石方,完善相关排水、防护、植被恢复及复耕设计,避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二)原则同意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及其结构设计,其中隧道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

新建及加宽路段路面面层结构厚度9厘米,即4厘米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SBS AC-13)上面层、5厘米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下面层;其中隧道路面面层采用24厘米水泥混凝土。下阶段应根据轴载及旧路弯沉,进一步验算路面厚度和结构强度,细化旧路路面处治方案

(三)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方案基本合理。下一阶段应优化取弃土场、桥头及过村镇路段的综合排水设计方案。

四、桥梁

(一)初步设计推荐的桥型方案及桥孔布设基本合理。全线设桥梁1273米/9座,其中,大桥1075米/3座、中桥126米/2座、小桥72米/4座。施工图阶段应根据详测、详勘资料,结合桥位处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等进一步优化桥孔布置方案,合理确定墩台位置及型式,确保桥梁结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二)原则同意K0+145乱石头川中桥,K2+862头道川、K4+646二道川等大桥,上部结构采用3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K9+800、K10+860三道川大桥,上部结构采用2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K11+785洛河大桥(新建右幅),上部结构采用与旧桥结构相同的20米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柱式台、扶壁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三)应进一步完善全线水文资料及计算成果,合理确定桥梁墩台基础埋置深度,做好墩台防冲刷设计;并根据地勘资料进一步优化桩基长度,适当归并桥墩桩、柱直径,完善桥头排水设计,做好墩台岸坡防护。

五、隧道

(一)原则同意全线设夏天地梁、胜利山、学梁等三座隧道,总长3781米。下一阶段应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条件,进一步优化隧道平、纵面线形,合理确定隧道洞口位置、洞门型式。

(二)原则同意隧道建筑限界采用净宽10米(1.0米检修道+0.5米左侧侧向宽度+2×3.5米行车道+0.5米右侧侧向宽度+1.0米检修道),净空限界高度5米,衬砌断面内轮廓采用单心圆方案。

(三)原则同意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方案,各支护参数应根据隧道地质勘察资料,以及陕北地区已建工程经验综合确定,确保结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四)下阶段应加强隧址区的地质勘察工作,进一步优化隧道围岩类别划分,重视粉质粘土、膨胀岩等不良地层的隧道施工方案,强化地质预报方案,完善洞口处治及综合排水设计。

1.应补充夏天地、胜利山、学梁等隧道洞口段滑坡和不稳定坡体施工开挖后工况评价,完善工程处治方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严格工序、工艺要求,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

2.学梁隧址处地质复杂,为白垩系灰绿色全~强风化泥岩,遇水易软化,围岩强度低、稳定性差,应吸取延志吴项目东山隧道特殊岩土的处治经验,细分围岩分级及支护参数,做好隧道的防排水设计,严格工序、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避免出现仰拱上浮、二衬开裂等病害,确保质量。

(五)本项目在学梁隧道北侧洞口处设隧道管理站,统一管理三座隧道,隧道外场监控设备数据直接上传到隧道管理站监控室。三座隧道均采用LED灯具单排拱顶布设,胜利山隧道、学梁隧道各设6台射流风机。三座隧道配置相应的消防、供配电系统。

六、交叉

全线设分离式立交4处;平面交叉25处,其中与等级公路交叉10处,与乡村道路交叉15处;交叉方案布设合理,原则同意其设计。

下阶段应对等级公路平面交叉进行渠化设计,对乡村道路平交适当合并,并加强平交口预告和警示标志,完善交通安全设施。

七、交通工程及沿线设置

全线标志、标线、防护栏、轮廓标、里程碑、百米桩、等交通安全设施,执行了部颁规范及省厅有关文件精神,原则同意。下阶段应按照《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设施

核定本项目隧道管理站、发电机房、消防泵房等隧道附属房建工程总占地面积9.8亩,总建筑面积559平方米。

八、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方案基本合理。下阶段应选用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生长的经济树种进行绿化,控制工程投资。

九、概算

初步设计概算编制基本符合交通运输部颁布《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制编制办法》(JTG B06—2007)和《公路工程概算定额》(JTG/T B06-01—2007)及我省有关规定。经审查,核定本项目初步设计概算为601,283,114元。

(一)核定建筑安装工程费502,074,788元。

(二)核定设备及工具、器具购置费10,488,379元。

(三)核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费10,591,675元。

请你局据此批复,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按本批复要求认真优化设计方案、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防止建设过程人为设计变更和调整概算;补充完善与城镇规划、环保、水利等管理部门的相关协议,确保本项目建设顺利实施;严格项目法人管理,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严格控制投资;切实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项目由延安市交通运输局和吴起县政府组织实施,总工期2年(自开工之日起算)。

附件:244国道吴起过境隧道群及引线改建工程初步设计概  

     算审批表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

 2016120


附件

244国道吴起过境

隧道群及引线改建工程初步设计概算审批表

项目

  工 程 或 费 用 名 称  

报审金额(元)

审查金额(元)

 

第一部分 建筑安装工程费

519,414,585

502,074,788

临时工程

7,633,479

7,626,028

路基工程

104,186,205

98,241,089

路面工程

28,259,737

27,883,462

桥梁涵洞工程

66,068,885

63,904,426

交叉工程

18,738,528

18,479,798

隧道工程

274,527,135

265,969,434

 

其中,隧道机电工程

15,990,350

15,891,192

公路设施及预埋管线工程

5,273,701

5,181,542

绿化及环境保护工程

9,699,983

9,534,969

管理、养护及服务房屋

5,026,932

5,254,040

 

第二部分 设备及工具、器具购置费

11,592,783

10,488,379

设备购置费

11,524,389

10,419,985

1

隧道机电设备购置费

11,445,389

10,345,985

2

房建设备购置费

79,000

74,000

办公及生活用家具购置

68,394

68,394

 

第三部分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61,770,846

60,087,418

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

26,668,909

26,999,215

建设项目管理费

21,727,907

21,114,079

1

建设单位管理费

7,864,997

7,702,003

2

工程监理费

12,985,365

12,551,870

3

设计文件审查费

519,415

502,075

4

竣(交)工验收试验检测费

358,131

358,131

研究试验费

756,200

0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费

11,497,306

10,591,675

专项评价(估)费

860,816

1,131,412

联合试运转费

259,707

251,037

 

第一、二、三部分费用合计

592,778,213

572,650,585

 

预备费

29,638,911

28,632,529

 

概算总金额

623,521,901

601,283,114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9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9021号 网站标识码:6100000013

地址:西安市唐延路6号 邮编:710075

建议您使用IE9以上版本或其它支持Html5的浏览器进行浏览

值班室电话:029-88869099 传真:029-88869011

关闭